1.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关于世界本源的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对此问题都有深刻的研究,提出了不同观点,可大体总结归纳为两类观点,一个是气论,另一个是理论。气论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汉朝的时候,已经较为成熟,被后来的王充、张载进一步发展,再到王廷相、王夫之将气论发展到更加完善的阶段。作为明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王廷相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在研究自然科学、适应当时社会改革需求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以元气为万物之本的完善的哲学体系,对王夫之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认识论,是哲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探讨了世界的本源问题之后,我们需要了解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如何认识世界。王廷相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内外之合",提出"思与见闻之会"的命题。他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见闻和思虑,除了天生的本能之外,人都是"因习而知,因悟而知,因过而知,因疑而知",强调见闻和思考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王廷相热衷于自然科学的研究,除了在文学、政治和哲学上有深厚造诣之外,在自然科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使得他做学问的精神认真严谨。他认为,学者在做学问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最好亲自体验,反复在自然和人事中进行论证,决不能人云亦云,这样才能获取真知,把前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并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学问。在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时代背景下,儒者大都苦读死书,沉溺于正统官学,少有探讨新思想者,王廷相的"格物致知"论敢于批判权威,为当时的学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明代哲学认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敢于直言批评权威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今天的学者尊敬和学习。王廷相的"格物致知"论对我们现代人认识事物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王廷相认为,既然获取认识需要见闻和思虑,需要格物,即格自然现象、人的心理活动、道德规范、政治现象、社会现象,大至宇宙本源,小至花木鱼虫都要格,那就是说,格的物越广博,越有益于认识的积累,也就越有益于致知。.........
...............
2.生平简历及重要学术活动
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平厓,别号河滨丈人,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祖籍山西潞州(今山西长治),生于公元1474年,卒于公元1544年,享年71岁。王廷相的父亲王增以上,并非豪门名族,皆为普通人家。王廷相幼年甚是聪慧,喜爱诗词歌赋,尤其钟爱学习研究经史著作。
2.1生平简历
王廷相13岁时,补邑庠弟子员,22岁,举于乡。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时年29岁的王廷相喜中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从此走上仕途。王廷相活动于明朝中叶,长期在朝为官,官至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政治上颇有建树。王廷相亦长期从事哲学、科学、文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他元气本体论的哲学体系,并提出独特的文学艺术观点,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王廷相生活的时期正好是明朝由盛到衰,社会矛盾激化。王廷相为人耿直,针?2时弊,提出一系列改观措施,重视法制,政治腐败,不畏权贵。王廷相踏入仕途以后一直热衷学校教育和培养人才,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王廷相出任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参酌旧规,旁采群议,以为教戒条约",颁布了《督学四川条约》,提出了国家办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督学四川条约》中提到:"四书""五经"《理性大全》、《通鉴纲目》、《孝经》、《小学》、《近思录》等著作,阐述了天地人物之道,修齐治平之理,无不该备,读书人必须好好研究,领会其中道理,知识和行为相结合,领悟、体会和实际应用同时进行,这才是正真的学问。《督学四川条约》有效改善了当时学校的学风,对后世教育有积极影响,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督学四川条约》为人们"遵为成轨"?,其作用和意义超出了教育的范围,甚至成为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在政治上,王廷相以国家社稷为重,置身家存亡于不顾,是当时社会难得的清廉且有作为的官吏;在教育上,重视改革,提倡实用之学;在哲学上,著有《慎言》《雅述》等学术著作,涉及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心性、社会历史方法等哲学问题,流传后世,奠定了他在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地位。
...........
...............
3.元气本体论..................................................9
3.1"气"是世界的本源...........................................9
3.2阴阳出自元气...........................................14
3.3五行出自元气..........................................15
3.4物虚实皆气.............................................17
3.5理根于气................................................18
3.6元气的特性............................................21
4.知行兼举的认识论................................22
4.1思与见闻之会........................................22
4.2格物致知...............................................23
4.3博约统一...............................................26
4.4知行兼举..............................................27
4.5审几.........................................................29
4.6以"行"验证是非.....................................31
5."性与气相资"的人性论.............................33
5.1性生于气................................................33
5.2性之善恶................................................34
结论:
王廷相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在研究自然科学、适应当时社会改革需求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以元气为万物之本的完善的哲学体系。在宇宙本体论上,主张"元气论",他认为元气是万事万物的本体,事物不停运动和发展,元气"生生不息"。王廷相的"气本论"深刻批判了程朱以理为本的思想体系。在王廷相气本论里,"气"是世间万物产生的本源和存在的根据。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元气气化产生的。元气是实体,它真实存在而非虚无,是宇宙统一的基础,有聚散,却无灭息。元气的通过聚散的运动变化形成各式各样具体的事物,元气通过弥散还可以还原成太虚。元气永不停息的运动,以元气为本源的宇宙万物亦运动不止。气有阴阳,阴阳互相作用导致气运动不止。阴阳同时存在于事物内部,有偏胜之分,"胜"者决定了事物的性质。王廷相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内外之合",提出"思与见闻之会"的命题,认为人获取知识的第一个途径是见闻,同时认识到人体器官的见闻获取的知识很局限,因为怪诞会影响中正之知,牵合傅会能影响至诚的知识,谨守先哲会影响学识的创新发展。君子做学问,要考虑造化之上,用心体会事物的实际情况和现象,从而获取中正不偏离、至真至诚的道理,然后坚持。
王廷相认为格物需要广博,这样有益于知识的积累,同时强调了 "约"的重要作用。王廷相指出,约者,探究事物之本质也。君子做学问,不但要博学万物,更要"求约于中"?。"致知"以后要用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王廷相指出,学习的目的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知晓事理,一个是力行事务,即知行兼备。王廷相在他的知行观中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审几,认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把握机遇,准确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王廷相的气本论和认识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王廷相,气本论,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