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中教师培训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参与式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参与式管理是对人本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本管理的实践形式之一。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所继续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为代表对其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全新的人际关系理论,人的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逐渐在生产实践中显示出来,并引起了许多企业管理学者和实业家的重视。
1930 年代的霍桑研究(Hawthorne Studies)掀起了对人群关系的重视,研究结果显示,组织的生产力不只有赖于个人,同时有赖于组织中的社会互动。而参与式管理的发展乃从 1930 年代初展露头角;1950 年美国企业界广为采用,被视为管理的宠儿。在这个时期,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其具有重大影响的《Z 理论》著作中提出了“Z 型组织”的概念。Z 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的。“使员工关心企业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因此,主张以坦诚、开放和沟通作为基本原则,实行“民主管理,”即员工参与管理,使人们树立起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从对事物均可做出判断,并能独立工作,以自我管理取代等级指挥。参与式管理是一种民主领导及激励法则管理制度,其主旨是在养成组织成员的自尊心、责任心及主人翁的事业观,使之奋发努力,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参与式管理在于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及服务精神,籍以提到行政效率,同时使成员在心理上有被尊重的感觉,在组织活动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沟通。而有效的沟通的关键则在同理心的培养。所谓的同理心在心理学被注释为“穿别人的鞋子”,故在一个单位的主管不妨去听听来自其单位成员的想法及意见,尊重单位成员参与
..........................
二、参与式管理的内涵
《辞海》中对参与式管理的定义是:参与管理又称“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制”,是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一种制度。1920 年德国国会通过了《企业委员会法》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法》,规定职工代表直接参加企业的监事会和董事会,参与企业的决策和领导;或通过其代表组成委员会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主要形式有共同决策、利润分享和集体协商等多种,其中以前联邦德国所采取的共同决策最富代表性。所谓共同决策,是指职工代表参加资本主义企业的决策机构,同资方代表共同决定企业大事的制度。其实质是在确保资本家拥有最后决定权的前提下,使工人同雇主的关系成为“社会伙伴关系”,使双方“鼓励协作而不是冲突”。
一些学者从过程观的角度界定参与式管理。例如,Mohrman 和 Lawler[21]指出,参与式管理是一种用来促使员工发挥最大潜力的参与式过程,能加强员工对组织做出的承诺 Cotton[22]认为,参与式管理是指员工介入管理决策制定和实施,通过与管理层的交互作用,参与和影响管理行为的过程。
一些学者从实践形式的角度界定参与式管理。例如,Fenton-0’Creevy[23]叫各参与式管理具体定义为:可以让员工对于工作如何整合及运作,发挥其某种程度影响力的管理措施,包括工作再设计(Job Redesign)、质量圈(Quality Circles),咨询小组(Consultative Committees)、团队(Team)及员工态度调查(EmployeeAttitude)等。所以参与式管理并不单单是指一种制度,可以针对组织特性及产业不同,有多种形式;而且随着参与式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参与式管理所包含的实践形式也有逐渐丰富扩展的趋势。Hausmann 等[24]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收集数据,区分出正式参与决策、质量圈、自我管理团队等 12 种参与式管理形式。显然,参与式管理不仅包括信息交流,在实践中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方式。
.......................
第二章 高中教师培训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本研究选取 L 市高中教师培训管理进行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为高中教师培训管理问卷调查(见附录 1),选取 G 省 L 市五所中学,共发放问卷 300 份,收回 290 份问卷,有效问卷 284 份,有效率为 94.6%。其中,男教师 132 人,占 46.5%,女教师 152 人,占 53.5%;教龄为 5 年以下的教师 60 人,占 21%,教龄为 5—10 年的教师 22 人,占 31%,教龄为 10 年以上的教师 34 人,占 48%;大专学历的教师 32 人,占 11%,本科学历的教师 156 人,占 55%;研究生及以上的教师 96 人,占 34%。校领导 20 人,占 7%,中层领导 17 人,占 24%,普通教师 49 人,占 69%。在这 284 名参训教师中,汉族教师 156 人,少数民族教师 128 人(见表 1)。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情况,还随机抽取部分高中教师培训教师、施训教师、学校负责人、培训负责人和教育局主管高中教师教育的部门领导作为访谈调查对象,并进行了相关情况的访谈。
........................
二、高中教师培训管理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高中教师培训管理尚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中教师培训管理方式简单、培训管理主体单一、培训管理内容单调、培训管理效率低、管理水平低、缺乏参与管理意愿。
(一)高中教师培训管理方式简单
高中教师培训管理方式简单。本研究从是否有带薪培训制度、培训前需求分析、培训后进行跟踪及培训档案四个角度分析高中教师培训规章制度。
首先,部分教师难以享受带薪休假学习。带薪休假学习是教师的正当权益。实际上,不少学校对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制裁”。从带薪休假学习的情况来看,59%的教师认为有带薪休假学习制度,仅 15.5%教师没有带薪休假学习制度,说明一部分教师未能享受带薪休假学习制度。
.......................
一、高中教师培训管理供给渠道狭窄...............................44
(一)高中教师培训需求管理失位...........................44
(二)高中教师培训过程管理越位.........................44
第四章 高中教师培训参与式管理的对策..............................49
一、完善高中教师培训管理的多主体供给.......................49
(一) 完善高中教师培训需求管理................................49
(二) 规范高中教师培训过程管理..............................50
第四章 高中教师培训参与式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高中教师培训管理的多主体供给
保障培训工作高效运转,仅做好培训本身是不够的,必须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供给,其中需求分析、过程管理和信息反馈必不可少。
(一)完善高中教师培训需求管理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可以明确参加培训的双语教师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需要完善的素养。培训机构要在培训展开之前,派专人深入教育基层学校,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教师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为确定培训内容、科学安排培训时间、制定准确的培训目标、选用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教师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培训活动,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加快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机构应该组织专人到基层的学校去调研,了解目前教育中的高中教师队伍到底在工作中最需要完善的素养是哪些、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目标,指导高中教师培训工作的高效进行。教育决策者是教师培训目标与培训计划的制定者,他们的培训观念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教师培训的制定与实施,这要求教育决策者要转变落后的教育培训观念。我们应注意引导相关教育决策者转变观念,使他们能够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关心所服务地区和学生的文化特点,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关规定和方针政策结合当地民族地区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和制度,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正确的意识到教师培训的意义和价值,而不仅仅是把教师培训工作当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以此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需要转变教育决策者培训观念,以满足教师自身学习、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制定教师培训模式,做到“以教师发展为本”,要争取参训教师的意见,共同协商确定教育内容。这就需要在内容制定之前,相关部门先通过教师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自己的实际需求,结合教师原有的知识背景、态度信念及教学经验,分析调查的资料,从内容上保证培训的针对性,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使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教师在教师培训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变迁,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均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正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基础教育的发展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教师培训则成为了提升基础教育发展的主动力。就当前 L 市开展高中教师培训而言,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培训学校话语权少,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课程实用性低,个别主讲教师水平低,教师受训意愿不强问题等都值得深思。基于此,本文以 L 市 5 所学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高中教师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促进其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升的角度出发,对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探讨分析,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对高中教师培训管理的问题比如培训制度不健全、参与式培训形式单一、高中教师参与式培训内容单调、高中教师参与式培训效率低、参与培训机会少,动力不足、参训教师缺乏参与管理决策权等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但是,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在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上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与此同时,在调查资料的收集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调查获得关于教师培训部分相关数据的可信度不够高,甚至有些相关数据无法获取,致使对高中教师培训的具体情况未能完整准确掌握。最后,由于受到篇幅、时间、个人学识及能力等诸多因素限制,本文难免存在各方面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使本论文进一步得到完善,以便于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及对该领域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发展。本研究的所研究领域只选取了几所高中进行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可能有特殊值没有照顾到;笔者在收集资料时,还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以便于下次研究更容易获取第一手资料。总之,高中教师培训是一想复杂的教育工程,要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不断的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及时创新培训方式。相信通过国家及政府的重视,学校的正确指导,教师的积极践行,家长的积极参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以助于教师培训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