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管理研究--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58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简政放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政府主导模式在全域旅游发展之初确实起到了高效作用,但旅游归根结底是市场行为,因此政府在打造全域旅游过程中,必须发挥市场“无形手”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把权力交还给市场。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助力、居民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从政策引导、公共配套等方面扶持旅游发展,当好监督员和服务者。企业和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制定旅游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行业自律;本土居民是旅游经营主体,建立居民旅游自治制度,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从政府办旅游到社会办旅游,从政府大包大揽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管理,实现政府主管部门、旅游投资者、旅游消费者、当地资源环境、本土居民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域旅游提出的背景
(1)我国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旅游产业由“微不足道”变成“举足轻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经济增长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原材料工业——高度加工业——服务业”的演进轨迹。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三大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3 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图 1-1)。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五年(2014-2018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数据来看,旅游业对我国 GDP 和就业综合贡献率双双超过10%(表 1-1)。这意味着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没有全域旅游这一表述,2016 年 1 月 19 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对“全域旅游”解释为将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①通过这一解释入手,全域旅游概念与国际上的旅游目的地概念相似,都指在一定空间区域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Haugland 等(2011)从旅游目的地的潜能、协调能力和关联度三个方面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理论构架②。Ness 等(2014)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体现行政部门、行业部门、服务业等领域在旅游目的地建设中的关联和作用,以此探索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联系③。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进行着全域旅游实践探索。美国佛罗里达州通过打造世界邮轮之都、主题公园之都、世界游艇之都、奢华海滩之都、海上运动之都五大旅游之都形成网络化格局,完善教育、文化、养老、艺术等全域全民共享旅游服务配套系统,满足游客休闲生态、沙滩游玩、艺术文化、邮轮度假等多元化旅游需求,打造“全域空间”“全域产品”“全域配套”的阳光旅游半岛。瑞士通过资源联合、产业融合、品牌聚合,打造全域多彩体验,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生态保障、体制保障,打牢全域旅游服务基础。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将各地绿化带呈点、线、面结合布局,将生态系统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并且把城市公共资源纳入旅游资源范畴,建立全域便捷、主客共享的旅游服务设施。
1.2.2 国内研究综述

从学术研究方面来看,CNKI 学术期刊检索的结果显示,以“全域旅游”为关键词的文章共 3451 篇,以“全域旅游”为篇名的非报刊文章 2080 篇,而且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学术研究的成果将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然而主题为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的研究文章,只有 3 篇。将篇名换为“县域全域旅游”,则搜索文献 52 条,其中期刊 44 条。因此在“全域旅游”研究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县域全域旅游,或者说欠发达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国内对全域旅游的探索主要从学术研究和地方实践两个方面开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全域旅游的概念
关于“全域旅游”的概念和理解,不同的领域认知也有所不同。本文从学术界、行政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居民四个角度浅析全域旅游概念。
在学术界,在全域旅游的内涵理解上,基本上都涵盖了一定区域内的旅游产业和各项行业的融合促进作用,只不过在牵引方和推动方,全域旅游在不同学者中有不同的站位。

.............................

2.2 欠发达地区的界定
(1)欠发达地区概念
欠发达地区的概念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概括。从时间上看是指同一个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每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曾经经历过艰难的发展阶段,现阶段欠发达的地区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式,充分挖掘潜在优势,抢抓机遇,厚积薄发,实现质的飞跃。因此,这是变化的、发展的历史范畴。在空间上是指在同一阶段内,参照一定范围内的其他地区,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现代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区域竞争能力不足的地区。我国一般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包括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国家边境地区以及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衡量欠发达地区的指标在以往一般以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评判指标,但随着时代发展,评判指标越来越丰富。联合国自 1990 年起,用人类发展指数,即寿命、知识和生活水平三个分项指标的合成来评价各国的发展水平。杨伟民(1997)用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人均投资、城乡差距、基础设施、教育程度、城市化、生活水平、人口负担等 10 类指数化指标的综合来界定我国的欠发达地区①。杨晓光、王传胜(2006)从热量、水源、交通、食物、资金、生态 6项指标体系来分析,以此作为地区类型划分的依据②。罗仲平(2006)则通过建立包括总量指标、平均指标和速度指标的县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把我国分为发达县域、中等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三类③。
欠发达地区的形成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受海拔、纬度、地形地貌、气候、水、粮食等自然资源限制影响等;存在两极分化情况,一种是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一种是生态保存完好,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原因包括交通不便、通讯限制、基础设施薄弱、区位辐射带动作用小、信息不完全、机会缺失、思想观念、发展政策等等。
...............................

3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 ............................... 24
3.1 石城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24
3.2 石城县旅游发展概况 ...................................... 27
4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 ............................. 43
4.1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比较优势分析 ................................. 43
4.1.1 资源比较优势 ............................. 43
4.1.2 政策比较优势 ................................... 49
5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 60
5.1 探索全域市场化管理体系 .................................... 60
5.2 优化全域化旅游空间体系 ................................... 60

4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

4.1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比较优势分析
4.1.1 资源比较优势
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本文对石城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认为石城旅游资源拥有数量多、类型广、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拥有的旅游资源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具体内容如表 4-1。


...............................


5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5.1 探索全域市场化管理体系
简政放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政府主导模式在全域旅游发展之初确实起到了高效作用,但旅游归根结底是市场行为,因此政府在打造全域旅游过程中,必须发挥市场“无形手”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把权力交还给市场。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助力、居民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从政策引导、公共配套等方面扶持旅游发展,当好监督员和服务者。企业和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制定旅游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行业自律;本土居民是旅游经营主体,建立居民旅游自治制度,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从政府办旅游到社会办旅游,从政府大包大揽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管理,实现政府主管部门、旅游投资者、旅游消费者、当地资源环境、本土居民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规划先行,制定统筹全域的规划和理念。加强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等规划的无缝衔接,注意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难成合力等问题,持之以恒地抓好旅游规划的执行与实施,切实做到“一景一规、先规后建、无规不建”,确保石城旅游有续发展。

科学研判,建立旅游产业联席会议制度。聘请一批外域和本地的热心旅游研究专家以及旅游投资商、旅游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经常会诊石城旅游,定期研判解决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引入市场机制,充实人才队伍。建立科学的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选准配强旅游行政、资源储备、管理部门公职队伍,加快旅游产业推进步伐。制定科学合理的导游工资福利激励办法,保证普通导游愿意干,优秀导游留得住。放活现行政府管辖的景点、景区管理职权,提高经济效益。如景区托管,既可以减轻政府负担,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还能更好地服务游客。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