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观念下的新农村建设机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46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新的理论指导下的一次农村发展的新篇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20个字,那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几个字,内容丰富且含义深刻,既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表现。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指的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在原有的生产条件的基础上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新的生产模式,例如生态农业,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农业文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这是农村发展的主要途径。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表现,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乡风文明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例如开展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内容的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氛围,它主要是指农村脏乱差的情况得到根本改善,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的本质上的治理,农村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村容村貌的整洁要站在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的立场上,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6%(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10月22日公布),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度大,农村的环境状况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加上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形式及其严峻,土地退化、森林功能减弱、水资源危机、农业面源污染等己经一次次敲响了警钟。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由此可见,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生态文明予以高度重视,对于这一现象,生态伦理学理论对我们有相当有益的启示。...........
...............

第2章生态伦理观的解读

2.1生态伦理理论的引入

2.1.1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

自先秦以来,我国就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并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其基本特征。这种思想理论是农业文明条件下人们生存实践的经验体悟,甚至哲学及宗教上的理解,包含着农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智慧。它不同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对立的思想,其中所蕴含着极具启发性的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和冲突的伦理思想原则,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实践引领,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我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一些古朴而神秘的色彩,有其不足的地方,需要合理吸收。
(l)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谈到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就不可不说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虽然这种精神并非儒家所独有,而是古代中国人一种悠久的生存智慧,因此,天人合一说也或多或少的反映在先秦其他流派的思想学说之中,例如道家。但是,儒家对天人合一思想有其独特的表述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儒家认为,研究“天道”不能不知道“人道”;同样的,研究人也不能不知道天。孔夫子曾经说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就是说,天道要由人来发扬光大。《论语·公治长》记载有子贡的一段话:“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里的“性”即“人性”,也就是关乎人自身的问题;“天道”则是指天的法则问题,也就是宇宙规律的问题。《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意思是人性是由天赋予的。中国古人认为,天命是一种超越的力量,命是由天降的,由天决定的,是非人力所能的,但是天命确是内在于人的。《孟子·尽心上》中说:“仁者,在天则盎然生物之心,在人温然则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也。”153一162这说明“仁”的真正含义是人道得天道之精粹,所以,人生的真正目的是实现天之生机盎然,在于用自己的真心去体验天道,完成天命。由此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为一种内在统一的关系。孔子以“仁学”为其全部理论的核心,“仁学”主要关于人际关系及道德的理论。孔子从不同的角度对“仁”做了诊释,其中最主要的意思“爱人”。............
...................

第3章生态伦理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13
3.1建设新农村的生态化生产方式.................................................13
3.2建设新农村的生态化生活方式...................................................19
3.3实践的启示.................................................................................23
第4章现实的困境及对策...............................................................27
4.1现实的困境................................................................................27
4.2走出困境的对策思考................................................................29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决策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要考虑到伦理的问题,因为政府决策的偏向往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变化。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认真分析生态伦理观的树立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循环经济观念,重视绿色生产、适度消费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种利益关系:第一,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人们破坏生态环境、损害自然往往是由于目前利益的驱使,为了实现其目前利益的最大化;第二,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地方政府不得为了本地局部利益,对生态资源任意使用,不顾及甚至牺牲全局利益;第三,当代人利益和后代人利益。要知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允许我们疯狂无限制的开采的,如果未来自然资源枯竭,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堪设想的后果。我们要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就要求农村的地方领导必须树立长远、可持续的科学政绩观。树立政府生态伦理意识,将保护环境的观念内化到执政理念和执政纲要之中,将环境保护的好坏以及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