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研究背景—国际背景
高等教育领域中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已经成为一种国际现象,其开放共享、知识公益的理念特色,大规模建设和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模式逐渐成为诸多高等教育机构自觉的战略变革举措。其中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MIT Open Course Ware, MIT OCW)为代表。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启动了网络学习项目。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提出了“开放式课程项目”(Open Course Ware,简称OCW)的概念,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无偿提供世界级的优秀课程资源)在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的影响下,开放课件成为一种日益增长的国际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开放课件运动。2006年10月英国最大的远程教育大学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开始启动“开放学习项目”(Open Learning),计划在2008年前将5400个小时的课程内容数字化,并免费公开,努力创下英国高等教育免费在线学习的先例。
有些高校受开放共享理念的启发而发起实施体现自己特色的OCW项目,并且逐渐从开放课件扩展到宏观的开放教育资源,有的组织致力于已发布资源的翻译和本土化,有的组织致力于把这些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应用中。2005年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件项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放课件项目,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等近20个致力于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高校、组织、基金会等联合建立了开放课件联盟,共同推进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发展。
2.国内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大学扩招将原本的精英教育转化成了大众教育,但是扩招后一系列例如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就业压力等问题开始凸现出来。
为了解决扩招后带来的挑战,教育部在2000年5月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先后分三批批准了321个网络课程和资源库建设项目,在2003年4月,教育部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力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大范围推进高校课程建设,推动全社会范围内高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2007年,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小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再遴选3000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这些优质课程资源以网络为载体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共享,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计划一经启动,便引起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个高校学校的共鸣,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层层立项,广泛发动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进行认真研究并开展深入实践〔2]。自2003年到2010年,教育部已经评审出本科国家精品课程2967门。随着国家政策出台,各大高校踊跃建设并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也在不断的深入展开。
参考文献
1.吴爱华,邹永松,陈金江.关于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阴.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 .
2.郭立婷,宋彩萍.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综述田.太原大学学报,2007
3.Qinyun Wang. A Survey of Chinese Online Courses[A].李克东.多学科交叉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一第十一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人会论文集[C]广州:华南师范人学出版社,2007.
4.许坦,石长征.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田.中国电化教育,2007
5.秦炜炜,焦建利.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研究之内容分析田.中国电化教育,2009
6.施良方.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8.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
9.杨承运.我观“精品课程建设”fNl.中国教育报.2003-08-29 ( 4 )
摘要 7-8
Abstract 8
第1章 绪论 9-13
1.1 研究背景 9-10
1.1.1 国际背景 9
1.1.2 国内背景 9-10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0-11
1.2.1 研究目的 10
1.2.2 研究意义 10-11
1.3 研究内容 11
1.4 研究方法 11-13
1.4.1 文献法 11
1.4.2 问卷调查法 11
1.4.3 访谈法 11-12
1.4.4 统计分析法 12-13
第2章 相关综述及定义界定 13-23
2.1 国内外精品课程评价的研究现状 13-15
2.1.1 国外精................................... 13-14
2.1.2 国内精品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 14-15
2.2 概念以及相关术语界定 15-18
2.2.1 课程 15-16
2.2.2 精品课程 16-17
2.2.3 MIT OCW 17
2.2.4 课程评价 17-18
2.2.5 精品课程评价 18
2.3 国内外绩.......................... 18-20
2.3.1 国外绩效技术的历史发展 18-19
2.3.2 国内绩效技术的历史发展 19-20
2.4 绩效技术的基本概念 20-23
2.4.1 绩效 20-21
2.4.2 技术 21
2.4.3 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21-23
第3章 绩效技术在精品课程效果评价的应用 23-32
3.1 精品课程效果评价 23-24
3.1.1 效果评价 23
3.1.2 MIT OCW效果评价策略 23-24
3.2 绩效技术的理论基础 24-25
3.2.1 系统理论 24-25
3.2.2 学习理论 25
3.2.3 评价学理论 25
3.3 绩效技术的观点 25-27
3.3.1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 25-27
3.3.2 重视绩效.........................................27
3.4 绩效技术的内容 27-29
3.4.1 绩效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 27
.............................................................................................................
第4章 绩效技术在精品课程效果评价研究 32-48
4.1 精品课程效......................................... 32-33
4.1.1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32-33
4.2 精品课程效果评价现状与问题(绩效差距)分析 33-36
4.2.1 学生对.............................................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