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相遇”的概念及其社会学意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59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1.1研究缘起
在以往的课程改革中,由十受到课程开发范式的影响,人们通常更多地关注十课程方案的开发与设计,将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视为相对容易的阶段,认为只要开发出理想完美的课程方案,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便是自然之事。课程改革实践中一次次失败的结局,尤其是20世纪60年发表生十美国的“学科结构运动”的失败,使得研究者们开始反思这种由专家所主导的课程改革模式,课程实施的问题由此进入了研究者们的视野。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角色通常被视为课程方案的实施者或执行者,在当前学校制度的背景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一定是课程方案的“机械”执行者,或者说完全成为执行既有课程方案的工具。事实上,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所具有的经验、知识、观念等与既有的课程方案总是处十一种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本质上所体现的正是教师对课程所进行的理解,在课堂中所运行的课程总是处十教师理解之中的课程。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曾提出了五种课程层次的划分‘,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就主要发生在领悟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这两个层次之中。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实际上是存在十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以往的课程改革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现象,或者对其进行了一种片面化的解读,即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仅仅视为教师对课程方案的准确领会和把握,并对教师的课程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教师丧失了在课程中所应具有的主体地位,由此也导致了课程改革在实践中的式微。
由十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课程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Ifn基础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当前的课程理论研究往往滞后十课程改革实践的发展。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许多棘手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理论方面的研究,以有效应对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国内学者通过借鉴国外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中国的课程改革实践,对此也进行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从当前的许多研究来看,课程改革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口渐受到重视,尤其是教师因素对十课程改革及其实施的影响正逐步成为研究的焦点。在此背景之下,教师课程理解的问题也正开始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对教师课程理解的认识,必然要涉及到“理解观”的问题,“理解观”取向的差异往往就会导致人们在认识上的分歧甚至对立。就国内已有相关教师课程理解问题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所采取的是一种工具论的“理解观”,也即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仅仅视为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手段或工具,致力十探讨实现教师课程理解的正确方法。这种工具论的取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认识到了教师在课程理解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理解”的工具性价值的过多强调,却使得教师课程理解的本真价值被遗忘,“教师课程理解是什么”以及“教师课程理解如何可能”这样的本源性的问题被研究者们所忽视。这就有必要对当前的“教师课程理解观”进行反思,哲学解释学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基础。在哲学解释学中,有关“理解”问题的探讨被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理解不再仅仅被视为认知的一种工具,是作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理解最终所要达成的是一种意义的生成以及对理解者精神的建构。正是基十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教师课程理解”这一论题,旨在从理论层面上探讨“教师课程理解如何可能”这一本源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一)论著部分:
[1]海德格尔著,陈嘉映,土庆节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二联书店,1987
[2]殷鼎.理解的命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二联书店,1988
[3][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等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施良方,崔允榔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崔允螂.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摘要 4-5
Abstract 5
1 引言 7-20
1.1 研究缘起 7-8
1.2 相关概念界定 8-12
1.3 相关研究述评 12-16
1.4 研究意义 16-18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8-20
2 工具理性支配下的教师课程理解 20-27
2.1 教育话语中“理解”的命运 20-22
2.2 “工具理性”................................................... 22-27
3 本体论意义上的教师课程理解 27-40
....................................................................................

4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教师课程理解的生成 40-52
4.1 教师在课程理解过程...................................40-43
....................................................................................

5 教师课程理解层次提升的实践困境及相关对策 52-61
5.1 教师课程理解层次提升的实践困境 52-56
....................................................................................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