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政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83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得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立足于当前并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成人成才规律的基本对策。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明细可行的对策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1]是党的基本理论和政治主张的理论结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全体人民的价值共识和精神追求。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从提出到人民熟知再到人民自觉追求与践行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不断经历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过程,尤其是需要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基本理论认识到实践养成的重要突破,最终实现对核心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实效。

1.1.2 实践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更新的内涵。高等院校是培育社会主义生力军和建设者的主阵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突出青年大学生的发展对祖国发展的重要性,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最大希望之所在。”[4]因此,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用哪种方式进行培养以及用何种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都事关国家的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培育的全过程,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此,在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这一工作应当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并且紧迫的任务。正是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思索,笔者选择了“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研究”作为硕士论文选题。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①关于新媒体时代的研究 一是关于新媒体时代科学内涵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是指万物皆媒的一种环境。新媒体一词,最早是在 1967 年出现,

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高尔德马克在 EVR(电子录像)的开发计划书中提到的,他把电子录像称之为“New Media”翻译为新媒体一词。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完善,新媒体时代的定义也更加简单易懂。今天所说的新媒体时代所指的是:“通过数字网络技术,集图片、视频、讯息、游戏、教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传播方式的媒体形态”。[1]迟桂荣(2014)认为;“新媒体时代是指相对于报刊、通信传统媒体之后兴起的新形式”。[2]还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时代并不是一个特别严谨的概念,是新旧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在当前情况下特指依托网络及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的时代。
二是关于新媒体时代特征的研究
迟桂荣(2014)指出:“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相对性、技术性、媒介性、服务性。突出表现为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形式更加多样、信息价值更加多重、信息来源更加隐蔽、信息检索更加便捷、信息真伪更加难辨”。[3]丁伟(2018)就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指出:“其一、发布主体多元化,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其二、新媒体是否具有影响力更多靠受众人数及吸引力决定;其三、视频时间缩短,短视频将成为主要的传播形态;其四、内容质量提升,付费阅读成为新的模式;其五、移动端出现马太效应(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平台化竞争优势凸显;其六、算法推荐会成为一种方法论,改变信息传播的逻辑和规则”。[4]还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超时空性,海量性与共享性。

....................

第二章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理论分析

2.1 新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征
2.1.1 新媒体时代的内涵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媒介,就是两者之间的意思。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指人们用来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的工具、载体、中介物或者是技术手段等。“新媒体时代”这一概念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滋生出来的一个词汇。看到新媒体时代一词,有人会说那什么是旧媒体时代或传统媒体时代?较之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并非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实,在媒体领域,“新”与“旧”仅仅是一种相对的“新旧”并不是绝对的概念。我们在通常情况下把旧媒体时代称为“传统媒体时代”,主要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形态。

最开始提出“新媒体时代”这一概念的是 1967 年时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戈尔德马克(P.Gdolemark);紧接着 1985 年 5 月,“新媒体时代”这一概念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上得以出现和使用;1992 年美国借助互联网进行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时期,提出“网络”一词。[1]在此之前,有关新媒体时代的研究中人们大多都沿用“网络”这一特定概念,认为“新媒体时代”就是“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直到上个世纪末为了规范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定义“新媒体时代”的含义,以凸显新媒体时代特征和时代价值。当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这一概念也不在特指某一固定的媒体,新媒体时代的定义得以与时俱进,不断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可以这样理解,新媒体时代是一个相对概念,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借助互联网等高科技,以电脑、卫星系统作为中介,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高新电子产品为终端,向不同用户提供各种信息等相关资讯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的范畴。也可将新媒体时代理解为“相对性”、“媒介性”、“技术性”、“服务性”的集合体。“相对性”是指新媒体时代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式的统称;“媒介性”是指:新媒体时代借助各种媒介,如“互联网”、“卫星接收系统”实现传播信息的作用;“技术性”是指:新媒体时代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字、网络等技术才得以实现;“服务性”是指新媒体时代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向用户提供信息分享和娱乐互动的功能,体现其服务性。
...........................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及特征
2.2.1 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①价值
从国语词典解释上价值一词有以下几种解释:(1)泛指物品的价格;(2)以交换标准所表示的成本、市价。(3)以真、善、美为价值目标,且持此为衡量的准绳。(4)正面作用。价值一词主要在经济学中使用,来源于拉丁词 valere,原始意义是一件事物的价值。近代以来,经过康德等德国著名哲学家的使用和扩展,价值用来表达人们自身及其生活的性质与重要性,超越了经济学领域而指向了人类生活的活动范围。
在马克思看来,“价值是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1]当价值主客体发生作用时,客体会按照其所需对客体的属性、功能进行选择和运用,同样客体的属性、功能对主体的需要予以满足。可以这样理解,物只有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才能满足人的需要从而构成价值。
②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价值和价值关系形成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情所具有的相对比较稳定的态度、观点和立场。价值观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人们区分对与错、美与丑、真与伪的总体观念、基本见解,是组成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的因素。
从微观角度来看,价值观是人们心中较为深层次的认知系统,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价值引领、情感认同和行为选择作用;从宏观角度来看,价值观居于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位置,代表了社会对于倡导什么和反对什么的规范性判断。一般情况下,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价值理想等因素构成价值观的内容。与此同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独特的民族性、以及明显的阶级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价值观分成不同类别。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时代意蕴 ... 22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变迁 ................................. 22
3.1.1 历史基因:改革开放以后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精神 ............ 22
3.1.2 孕育母体:21 世纪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 25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现实考察 ... 32
4.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现状调查 ................... 32
4.1.1 问卷设计 ................................................ 32
4.1.2 问卷发放和统计 .......................................... 32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基本对策 ... 50
5.1 优化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 50
5.1.1 开拓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 .......................... 50
5.1.2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 51

第五章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基本对策


5.1 优化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5.1.1 开拓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社会大众生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比重,而以网络发展为依托出现的新媒体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同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新媒体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探索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新思路、创建新方法,增强培育工作的实效性。新媒体技术因其优势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欢迎,将新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生硬的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随着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不断地结合,所存在的弊病也逐渐凸显出来。新媒体技术尽管被应运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但还没有与教学工作中的要素充分结合,没有充分发挥优化和集成的作用。新媒体技术仅仅以一些单调的教学手段出现在课程培育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且教学方式上仍采用以往理论疏导、政策讲解、道理灌输、单独谈话等,忽视了多元化教育形式的运用。长此以往下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减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的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因此,新媒体时代需要构建具有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育人实效。学校党政管理机构和全体教师要根据各自的优势,以不同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当中,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学校可根据自身特色或学校发展特色建立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网络教学的内容。其中,网络教学的主体不仅可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还可以是学校党委领导、学生工作负责人、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专任教师,同时可以邀请具有深厚学识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解读和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以其传播速度快、便于组织等优势,扩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渠道;以其网络功能丰富、时效性高的特色,增添了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

结语
本文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得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立足于当前并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成人成才规律的基本对策。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明细可行的对策和方法。
大学生是青少年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群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和建设者。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力,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一时代的特征和规律。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能动性,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最大优势,结合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解决困难。
要想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绝不能单单依靠国家、社会的推动作用。要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细、落小、落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合力、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让学生可以感受的到、认识得到并且能体验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新媒体技术仍然在发展当中,只有坚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保证价值观培育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