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于 2012 年 11 月 8 日顺利召开。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在本次大会中被首次提出。这就意味着“友善”成为了个人层面的一项价值标准。友善对于构建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建设都有极为重要的推进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在 2013 年 12 月颁布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该意见中,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②。
2017 年 10 月 18 日,党的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仪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很快的阶段,但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比身体发展的速度要慢很多。我国新时代的初中学生正处于 12-15 岁的年龄,是从幼年迈入青少年、从不成熟迈入较为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过渡期,也是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期。在对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孩童在对成人进行模范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价值感。但这种仅仅只是将成人的价值观表现进行照搬的价值感与实际的价值观并不相同。在孩童成长为青少年的这一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成熟起来。这一阶段伴随着个体将有意识地对一些标准进行主观筛选,以此形成符合个人意愿的特定的价值观,并在指导着自己的日常行为选择。在最近的这两三年里,时常会在网络上看到关于初中学生校园欺凌的事件爆料。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确实已经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友善行为的影响。因此,了解初中学生的友善观现状,并针对体现出来的问题,加强对于初中学生友善观的培育成为了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
.............................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友善”,于 2001 年被纳入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表明了它的伦理价值;于 2012 年被上升到了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高度,这表明了它的时代价值。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时代,“友善”是对中国公民提出的一项关于道德建设方面的标准。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关于“友善”的研究就开始在国内出现。但在当时,学者们都更多的在关注技术运用方面涉及到的友善问题,把“友善”放到关系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层面上去研究的学者特别少。在党的十八大后,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友善观的研究开始兴起,并且开始越来越关视,出现了不断深化研究的趋势。而对于学生群体的友善观教育的研究,总的来说,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占绝大多数,而研究对象为中小学生的较少。
1.关于友善的研究
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友善”的论述,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孟子·滕文公上》)、“上善若水”(《道德经》)、“仁者爱人”等等。古代的先贤们从言行举止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善相处之道,这些思想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友善的内涵。而现在,友善的含义更加的具体、更加的丰富。中共中央在 2001 年 9 月 20 日印发了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这是首次把“友善”纳入公民道德建设中,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性准则。吴东生指出,友善是像朋友一样善良,要求善待和关心他人。马文斌和尹戈丽认为,友善有着一定的时代特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定要满足“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协调合作”的原则。王颖则提出,做到友善就必须要做到观念平等、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助人为乐这四个方面。黄显忠指出,友善的重点是尊重和宽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将“友善”一词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中,这就是把友善上升到了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标准这一层面。而后沈壮海则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友善包含有“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志同道合、关爱自然”。郭建宁则指出:友善就是待人平等、待人如已、待人宽厚与助人为乐等四个方面。黄明礼等专家学者认为,友善则是要像善待朋友那样去善待他人和自然。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对友善的含义做出的阐述和研究是相对全面而具体,并且在不断深入的。特别是友善的研究对象,从开始仅仅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经延伸到了人与自然的相处关系。虽然现在学术界依旧没有对友善的内涵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他们为进一步地研究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第 2 章 新时代初中学生友善观的理论概述及重要性
2.1 友善的内涵
友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中一个词,是个人层面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让本研究能够更好地进行对于友善观的调查分析,就首先理解友善的具体含义。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字是我们最为骄傲的文化之一。对于友善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对于这两个文字的解释开始。
“友善”在古代的语言文字中是单独使用的。“友”和“善”这两个汉字各有含义。在《说文解字》中,“友”是“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①“友”是象形字,意思是握手结交。我们可以将彼此友好,相互帮助与鼓励当作是“友”的注释。在《说文解字》中,“善,吉也。”② “善”是由“羊”和“言”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是一个会意字。“羊”在我国古代代表着吉祥,而“言”有讲话的意思。那么“善”就有了说吉祥话的含义。“友”与“善”在我国久远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结合为一个新的词语,“友善”。“友”与“善”最开始并排着使用,是在《汉书·息夫躬传》。文中提到:“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是亲密友爱的意思。
长久以来,友善的内涵就被概括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所表现出来的友好言行,或者说对待他人像对待朋友一样关爱”。
..........................
2.2 友善观的概述
2.2.1 马克思的友善观
马克思的友善观依旧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理念。马克思对于友善观的认知是基于黑格尔做出的友善论述。在黑格尔看来,友善是具有家庭性的。真正毫无保留的友善思想和友善行为只有在面对亲人时才会出现。只有当友善被提升到了国家意识的高度,才能使其成为人民所具有的客观思想。对于黑格尔阐述的友善思想,马克思赞同其提出的要通过国家来提高友善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但是又认为黑格尔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混淆。马克思在黑格尔友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只有将剥削彻底消除,友善才能落到实处,成为人民的客观思想。
正义者同盟在 1847 年 6 月举行的改组大会上变为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同时将同盟的口号从“人人皆兄弟”改为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友善是不会存在于阶级分明的社会中。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博爱具有阶级性,其实是伪善。马克思的友善观,对此持有批判性的态度。批判资产阶级的博爱是马克思主义友善观的基础。马克思提出的友善和 “敌意”是相对的。他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说提出:“就本质而论,愤怒离仁慈最远,凶恶离敦厚最远,恶意和敌意离博爱和友善最远。一个是英勇和力量的结果,一个则是软弱和邪恶的结果。因此,神不会集愤怒与仁慈于一身,而由于神的本性在于仁慈和助人,所以愤怒和害人是与它的本性不相容的。”①“善”与“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矛盾统一体。马克思的友善观从本质上就是对善与恶的辩证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同样的,马克思的友善观也认为,人民群众在社会中所表露出的友善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作用。“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在这种生产关系里,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实现了一致,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这样才能使友善在人民群众里得到真正的实现。
马克思的友善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理论支持。对于本研究在分析理解友善观的具体含义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第 3 章 新时代初中学生友善观的现状调查·······························18
3.2 初中学生对友善观的认知现状调查·································20
3.3 初中学生家庭友善观的现状调查··························22
第 4 章 新时代初中学生友善观所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
4.1 新时代初中学生友善观所存在的问题·························· 27
4.1.1 新时代初中学生友善观念薄弱 ··························· 27
4.1.2 家庭对于友善观的影响较大 ···························· 28
第 5 章 新时代初中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对策研究····························· 34
5.1 加强友善的校园教育································34
5.1.1 合理运用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 34
5.1.2 积极加强引导,树立友善模范榜样 ······························ 35
第 5 章 新时代初中学生友善观培育的对策研究
5.1 加强友善的校园教育
5.1.1 合理运用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现在这一时期,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中,与友善观相关的专项培育内容很少,也很浅显。这也就造成了初中学生缺乏对于友善观的深入理解与实践体验。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身边的资源,以加强初中学生友善观的培育。教学资源可以来自方方面面。学生、教材、课外活动都是我们可以去利用整合的资源点。每一位初中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是不相同的。教师可以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差异以及丰富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模式。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的学生情感体验各不相同,达到的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别。要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进行修改与调整。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要素。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友善观的教育时,要合理运用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本。这样才能起到对初中学生的友善观基本理论知识的有效的灌输学习。现在,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在丰富学生的课后活动。学校应该结合班会活动、社团活动等,在课后对初中学生加强友善观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初中学生切实体会和感悟到友善观的真正含义与表达方式。
.............................
第 6 章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