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关于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相关研究
通过整理文献发现,近年来关于网络舆论领域的研究文章蔚为可观,但直接以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为对象的研究并不丰富。相较于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研究,学者更多将研究集中于网络舆论事件的各个方面。鉴于网络舆论事件包含了网络爱国舆论事件,本文从网络舆论事件的特征、网民行为和情绪、引导控制以及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梳理。
一、网络舆论事件的特征研究
关于网络舆论事件特征的研究,学者主要聚焦于事件的原因、影响力、舆论演化过程、环境、动力等内容。张秀丽、屈高翔主要研究社交媒体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影响力,“以‘江歌案’为例,构建了舆论影响力分析框架,全面分析社交媒体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舆论影响”;①杨志和祁凯、刘泉和荣莉莉主要针对网络舆论事件的舆论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前者“基于‘情景—应对’模式并结合 8*12 天津港爆炸事故,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方法研究突发网络舆论事件中网络舆论传播者与网络舆论引导者群体策略选择的演化过程”,②后者运用“有界信任规则下的舆论演化模型,分析了媒体因素以及节点信任界限异质性对微博网络中舆论演化的影响,并得出媒体首次报道的时间越晚,引导效果越好的结论”。③而殷辂的研究则关注于网络舆论事件的环境变化,认为“网络舆论的环境逐渐趋于理性,但伴随着麻木,热点话题更热,但时效性也更强”;④陈玉将研究方向集中在高校网络舆论事件的动力特征,她基于 2004—2013 十年样本库分析,认为“高校网络舆论事件的舆情传播动力主要是非传统媒体,且事件的产生和扩散与社会矛盾与利益诉求紧密关联”。
二、网络舆论事件网民行为和情绪研究
以网络舆论事件为主体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通过分析网民行为和心理来进一步思考网络舆论的引导和调控。王建根据网络舆论事件中网民的具体行为表现来探索网民的行为特点和思维逻辑,他认为“网民的参与行为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其本质都是在同社会制度相抗争”;①杨帆以“于欢案”为例研究网络舆论事件中的情感倾向以及程度,结论表明“网络评论情感倾向整体趋于理性但程度不深,事件的发展走向影响公众舆论风向,微博评论与互动之间情感呈现中度相关,受众之间的多观点交流削弱了‘沉默的螺旋’”;②曾凡斌、胡慧颖通过语境和文本对网络舆论事件中的舆论情绪进行分析,认为“情绪爆发的原因包括潜在的社会结构性情感铺垫和网络文本直接煽情的建构模式”;③李蓓从“华南虎事件”入手,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网络舆论的传播特性相结合,分析民间舆论群体的形成及其对现实社会意见表达的特点;④闫东利、王平的研究重点为网络舆论事件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从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导控过程中的逻辑悖谬研究其情绪的激发规律,探索负面情绪的规避策略;⑤萧润正则针对网络舆论事件中网民的逆反心理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认为网民的逆反心理是处理网络舆论的阻碍,应加强预防预警。⑥
.............................
第二节 关于网络爱国主义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搜集和梳理,关于网络爱国主义的研究主要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对比研究两类,而关于网络爱国主义的应用性研究将在第三节进行重点梳理。
一、网络爱国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网络爱国主义的概念研究
关于网络爱国主义这一含义,迄今为止并没有具体界定,研究者也都是众说纷纭。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瑞琦编写了我国有关网络爱国主义研究的第一本专著《网络爱国主义:源流、利弊与策论》,在书中他提到“网络社会中爱国舆论主要来源于民间舆论场的兴起,基于民间舆论场与主流媒体舆论场之间的互动,两者间构成了一定的张力,至此互动性就成为解析网络爱国主义新的入口”,为网络爱国主义的概念提供了新的角度;⑥雷娜和段晓芳在研究网络爱国主义的内涵时提出“网络爱国主义是互联网上有关爱国的理性表达和主张,是在多元主体的社交互动中,以视觉符号为核心来传递和表达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他们认为网络爱国主义的两个内涵是理性的主张表达和多元的社交互动;①秦璐和王霞认为“网络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在网络时代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以互联网为依托,以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情感为主要目的,通过网上互动的方式,传播和制造爱国主义情绪和言论的行为”;②李浩则认为“网络爱国主义并不能简单的概述为爱国主义的网络化,应该是网络信息时代中,公民以网络语言表达爱国情感,以网络互联传递爱国文化,以网络技术实施爱国教育。但是他同样认为网络爱国主义具有两面性”。
(二)网络爱国主义的起源研究研究
网络爱国主义的起源主要还是以研究爱国主义为主,从而延伸到网络爱国主义。李浩从追溯中国爱国主义传统和近代民族意识觉醒来总结网络爱国主义的起源,将爱国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国家的命运发展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文化交流和意识形态入侵的主战场都是在网络上,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更多的转移到网上”;④孟威认为“网络爱国主义直接的表现是主体与国家价值之间的“脐带”式情感联系,由此而生发出的对祖国和民族的归属感及认同感,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唤醒功能才是网络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所在”。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沿用前人的概念,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定社会的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培养其爱国情感、增强其爱国意识、引导爱国行为的一种特定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网络爱国主义舆论
本文中的“网络爱国主义舆论”沿用前人的概念,认为“网络爱国主义舆论是网络主体通过网络语言的形式,对涉及中国民族利益的重大热点事件发布具有爱国主义倾向新闻,或发表带有爱国主义性质的观点和看法,并试图以此影响政府决策所形成的网络舆论。”
三、网络爱国舆论事件
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类属于网络舆论事件,对于网络舆论事件,学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参考现有文献,沿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网络舆论事件为:“在一定时间内,社会上发生的公共事件,能够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并由于网络传播行为而使网民公开表达对于该公共事件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由此对当事人或社会造成一定影响、具有知悉意义的事件”。③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网络传播行为一种可能是由网络引发和扩散而引起的网络舆论事件,另一种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引发,但通过网络传播、网民广泛参与导致的舆论形成和扩散。
根据网络舆论事件的内容又将网络舆论事件分为五种。1.爱国主义事件:通常是由国际冲突和外交事务引起的,表现出“我们”与“他人”的内外有别;2.权益抗争事件:“强弱之战”,通常是弱者对抗强者维护个人利益的过程;3.公权滥用事件:公权力的腐败;4.道德隐私事件:隐私性的话题被拿到公共领域大肆争论;5.蓄意炒作事件:带有一定目的性而实现设计好的“闹剧”。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认为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类属于网络舆论事件的第一种,即爱国主义事件。并将本文中的“网络舆论爱国主义事件”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内,网民基于现实中发生的国际冲突和外交事务所产生的爱国相关事件,在网络上进行大量转载、评论、激辩形成舆论场,进而转化为网络爱国舆论事件,并对现实社会造成一定影响。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文主要是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在新浪微博上以“萨德”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信息为数据样本,对网络讨论帖进行逆时态回溯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一、 网络观察法
网络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网络观察工具,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网络民意主体发布的言行和开展的活动进行考察,以获取网络民意的一种方法。本文以新浪微博的“萨德事件”为研究对象,对网络整体讨论情况进行回溯式观察,观察该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产生、发展、消亡过程,收集相关文本讨论信息,并分析网民的评论内容。
二、过程—事件分析法
“过程-事件分析”指的是一种社会分析方法,从人们的社会行动所形成的事件与过程之中去把握现实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①本文采用过程—事件分析法,从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发展脉络中获得较为清晰的过程流程,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关事实的客观认识。从关乎该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发帖中,分析出事件的演化过程,以便梳理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关键环节和演化动力因素。
三、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一种通过一定处理方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在数据基础上对内容做出定量分析或者做出关于事实的推论的客观、系统的研究方法。”②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从新浪微博获取相关讨论文本资料,对文本信息进行类属分析,探讨网络爱国舆论的类型并进行评述性说明。
..............................
第三章 观察结果与分析................................ 12
一、网民爱国情绪的酝酿阶段...................................... 12
二、网民爱国情绪的爆发阶段........................................ 14
三、网民爱国情绪的高潮阶段..................................... 16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31
第一节 结果与讨论..................................31
一、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演化过程呈现波浪-浪花式发展模式............................. 31
二、网络爱国舆论事件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发展的....................... 31
三、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反向”言论更能引起网友的关注..................................... 32
第三章 观察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发展阶段
网络爱国舆论事件虽然为网络事件,但也具备一般事件的特性和规律,具有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阶段。以新浪微博“萨德事件”为例,该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发展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网络爱国情绪的酝酿阶段、爆发阶段、高潮阶段和消退阶段。
一、网民爱国情绪的酝酿阶段
网民爱国情绪的酝酿阶段持续时间为 2016 年 7 月 8 日—2017 年 2 月 18 日,酝酿阶段分为初始期、发酵期、波动期和沉寂期。
(一)网民爱国情绪的初始期
网民爱国情绪的初始期持续时间为 2016 年 7 月 8 日—2016 年 7 月 15 日(如图 1-1 所示),也就是韩美双方决定部署“萨德”的时期。2016 年 7 月 8 日,韩联社爆出消息称韩美两方最终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消息一经发出,新浪微博关于“萨德”事件的关注度开始直线上升,由关注度从 7 月 7 日的 332 上升至 9 日的 30918,次日到达初始期关注度的峰值 31668,网络爱国舆论事件正式爆发。在消息之初,中方就表明态度称,“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强烈敦促美韩停止‘萨德’反导系统部署进程”。由于菲律宾南海事件和韩国萨德事件是同一时间内发生的,所以事件的重叠加深了网民爱国的情绪,推动了网络爱国舆论的形成,但同时也分流了网民对“萨德”事件的关注程度。7 月 12 日之后,韩国“萨德”事件受到南海情况关注的影响,关注量持续下降,直至 7 月 15 日降到谷底。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果与讨论
根据对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发展阶段、网络舆论的话语表达以及网络爱国舆论事件演化过程的动力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一、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演化过程呈现波浪-浪花式发展模式
基于对该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演化过程分析认为,网络爱国舆论事件在现实事件和爱国情绪的相互作用下,其演化过程呈现出波浪-浪花式的发展模式。
在本研究中,网络爱国舆论事件的导火索为主生事件,即韩美两方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监控范围包含大半个中国。主生事件唤醒网民的爱国情绪后出现旁生事件不断将事态向前推动,此时网民正在不断地积累和酝酿情绪。直至次生事件的出现引起网民的强烈反应,网民寻找到情绪的发泄口,次生事件将网络舆论推至一个高潮,此时是网民的情绪爆发期。待该次生事件的风头过去,网民的情绪得到了短暂的发泄,旁生事件紧接着不断出现继续推动事情发展并积累和酝酿情绪,直至下一个次生事件的出现引起网民情绪的爆发……如此不断反复,直至不再出现新的次生事件时,网民的情绪进入回落期,网络爱国舆论事件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中的主生事件就像引起海浪的本质原因,即海风。然后海浪向一定的方向传播形成一种波动,旁生事件就是主生事件延伸出的海浪的动能,不断推动海浪向前进,待一波一波的动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形成浪花,也就是次生事件的出现。次生事件就像浪花一样,浪花的波高有长有短,势能有大有小,次生事件受到的关注度也有高有低,产生的影响也有大有小。待第一个浪花落下后,海浪继续不断向前推进,出现第二个浪花。浪花不断的出现,直到海浪的动能逐渐消失,浪花不再出现,即不再出现次生事件,海面归于平静,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所以网络爱国舆论事件就像海浪一样,其演化过程呈现波浪-浪花式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