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存在,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德育可以逐步培养其控制自己行为的习惯,增强辨别是非、抵抗腐蚀的能力,还能形成自我修养的方法等。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强调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孟子也提出“尽其心,养其性”,重视道德修养的作用。纪律教育既是德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德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纪律规范本身具有道德性,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中指出:“道德的基本要素是纪律精神”、“道德特性的某些本质要素,只能被赋予纪律。只有通过或凭借这种道德特性,我们才能交给儿童们怎样按捺住他的欲望”,他将纪律当作德育的重要工具。学者陈悦等人提出,学校的纪律中,通常都包含了道德教育的重要理念,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正是因为纪律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在现实小学教学中,由于学校纪律教育工作不到位,并且教师缺乏正确的纪律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纪律意识淡漠,导致纪律问题频发,成为困扰教师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些大量的纪律问题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对教师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⑤弗雷法利克.琼斯的研究表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会因学生的纪律问题损失 50%的课堂时间。
如何解决学生的纪律问题,采取何种纪律教育方式,是每个教师都期望解决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令教师十分困扰的问题。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对小学教师和小学生进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希望为该问题的解决贡献微薄之力。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小学阶段纪律的研究集中于纪律管理的层面,对纪律教育的层面关注较少,对纪律教育方式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素材,教师在进行纪律教育时多以操作性条件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主义纪律模式为参考,使用奖励、惩罚等外部控制手段改变学生的问题行为,难以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生和小学教师的访谈,收集广泛的资料,为小学纪律教育的研究补充材料,为教师开展纪律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纪律教育的实证研究。
二、实践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缺乏维持和建立班级秩序的有效手段,导致了高控、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现象,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并且在与学生纪律行为的斗争过程中,导致教师极大的挫败感,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随之降低。学生缺乏自觉自律 、刻意违反班级和学校纪律并与老师对立等现象, 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①因此通过本研究,为教师开展纪律教育提供实践支撑,使教师更加高效地进行纪律教育,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加其职业幸福感。同时通过有效的纪律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为自己行为负责及道德自主的能力,有利于其健康全面发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纪律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将纪律定义为 :“ 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有学者认为纪律是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一定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等行为规则。苏丹兰认为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惩罚;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刘丙元等认为纪律是一种通过训练、惩戒以保证成员遵守的规范。④温金燕认为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而要求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规范、规章和条文等。
在西方,涂尔干认为纪律就是使行为符合规范,纪律意味着在确定条件下的重复行为。学校纪律不是一种旨在保证教师表面平静的简单手段,也不是一种允许这项工作四平八稳地滚动下去的手段,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道德教育的工具。⑥而福柯的微观权利理论强调纪律在权利层面的运作,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出发,将纪律视为一种精确操纵个体的手段。⑦蒙台梭利所认为的纪律则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纪律必须是积极主动的,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循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称之为守纪律的人。学习这种纪律,不仅限于学校环境,也扩展到社会。⑧保罗·威利斯则将纪律理解为维持学校秩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综合中外学者对于纪律的理解,不外乎两种。一是纪律为维护集体利益而制定的一种外在的制约,通过强制或者某种手段使人必须要遵守;二是纪律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力,是靠个体主动、自觉地遵守,而非强制执行。前一种纪律可以称为他律,后一种则可以称为自律。笔者认为学校纪律不应仅是他律,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应由一种外在的约束变为学生内心自觉的遵守,以发挥学校纪律的最大作用。
...........................
第二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纪律教育与规训
郑三元指出,教师经常使用高控制的手段,防备学生犯错,以求得表面的井然有序。④王澍,杨进等指出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与纪律教育形式相似 、精神却相去甚远的规训现象,打着纪律教育的旗子,对学生制约和强迫,并产生痛苦、恐惧等,有悖于学生身心积极发展。①刘玉红和刘晶波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仅仅是制止纪律问题,并不跟学生说理,甚至有时还会采取挖苦、威吓等手段。
规训一词来源于法国思想家福柯《规训与惩罚》一书, 指近代以来一种特殊的权利技术,规范化是这种技术的关键属性。③冯建军认为规训是在压抑生命需要的基础上,为了某种外在利益而对学生进行控制的手段,它是一种外部控制,仅仅停留在学生的精神之外。④同时吴婷也认为规训教育就是规训权力在教育中运作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形态。
纪律教育不同于规训,纪律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而规训教育的重点在于规训。首先纪律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自由心智, 提升人的内在品质, 帮助受教育者向着完善的目标驱近,重点在于人;而规训目的则在于提高办学效率, 使教育能够多快好省地培训“有用”之人,是将人物化的一种表现,⑥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其次,纪律教育是使用一定的方法使学生内化纪律理念、形成纪律行为并最终达成自律的过程。⑦而规训则是指对人的“肉体驯顺”与“精神控制” ,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控制,强迫他们知道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⑧第三,纪律教育使学生累积积极的情感,树立对学校的信心并增强自我效能感 ,懂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规训对学生进行强制和约束,会使学生产生痛苦、恐惧等消极情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⑨
由此可见,纪律教育与规训不管是从其本质、作用还是使用方式上都是完全不同的。纪律教育的重点是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品质、培养积极情感和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规训的重点是对于人的控制,使用强制的手段,伤害、束缚学生,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一定要明确纪律教育的目的,掌握正确的纪律教育方式,切不可将纪律教育异化为规训。.............................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10
第一节 研究方法.............................10
一、文献法.........................................10
二、访谈法...................................10
第四章 研究发现....................................... 14
第一节 小学教师对纪律教育的认知...................................14
一、对纪律教育概念的认知.....................................14
二、对学校纪律和纪律教育功能的认知........................... 14
第五章 研究讨论与建议............................................26
第一节 研究讨论...........................................26
一、纪律教育的当下目标与长远目标............................................ 26
二、纪律教育的显绩与隐绩.....................................26
第四章 研究发现
第一节 小学教师对纪律教育的认知
一、对纪律教育概念的认知
认知指人们的系统性认识,它的范畴可包括知觉、判断、信念、价值、态度等,认知是心理活动中最一般和最广泛的范畴。①在教师看来,纪律教育涉及对学生遵守规则的教育,师生相处、生生相处,以及行为习惯等的教育。
WYX 老师表示:“我认为纪律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课下课上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疏导和约束,相关纪律主要内容包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尊重老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课不交头接耳,影响自己及其他学生学习;团结同学,学生和睦相处 。”
纪律教育既包含对纪律问题的预防,也包括对纪律问题的应对,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应对型的纪律教育模式,如 G 老师,在她看来纪律教育“就是学生犯错之后对他们的教育,包括对个人和对全体学生的。”LL 老师认为:“纪律教育不但是课上、课下、课后或者日常的,最主要的时候是孩子在出现一定违反纪律的行为的时候,才去给他进行纪律教育,要求是具体和明确的,改变孩子违纪、不规范一些活动,约束孩子,给他养成良好的性格,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学生 J 提到过:“就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拿出两分钟的时间来说纪律,
剩下的时间就没谈过这个事情,也没说过这个事情。除非是同学犯了错误,老师对他进行批评的教育的时候,会提醒他纪律的存在。”
本研究主张前瞻性的纪律教育模式,即在纪律问题出现之前就阻止它。班级规则的制定、班级环境的创设、教师的课程设计等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纪律问题,但是现实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将此归为纪律教育。并且相比于环境教育、劳动教育,学校中缺乏专门的纪律教育。
..........................
第五章 研究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讨论
一、纪律教育的当下目标与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