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及其感染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93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坚持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依循从厘清内涵实质出发,考察历史经验和现状特点,进而探究作用机理,最终提出建设策略的研究思路,分为理论、实践和对策三个层面展开研究,梳理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仪式理论与实践经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人与受教育主体价值建构的内在机理,构建适应当前、面向未来教育环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体系。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本质规定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②。这一论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肩负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使命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列宁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要发挥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组织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改变而改变,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向人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新的内涵,厘清这一内涵,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优化改进相关问题的基础,也是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内涵机理的前提。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了根本界定和详细阐述,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清和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使命、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使命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使命做出了新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使命是“铸魂育人”。“铸魂育人”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的准确表达。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使命与其概念紧密相连,就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使命这一命题,国内许多学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上做了许多努力。具有代表性的比如张澍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是关于人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精神世界成长进步发展的学说”③。陈万柏从阶级的立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④。张耀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⑤。这些定义比较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

.............................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化实践
新时代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其核心使命、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对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化实践正是对这一新要求的贯彻和执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化实践,仪式的特征变得更为显著而简单化,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容不断重复,一部分内容被强化,终至形成一定的范式,而思想政治教育与仪式结合所产生的“意外”效果,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们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化实践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接下来,笔者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梳理其本质内涵,为下一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范畴界定

首先来看一下仪式的各类权威定义。《新华字典》将仪式定义为:“典礼或大会的进行程序和形式”。《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同前面类似:仪式是“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在传统中国,仪式就常常被用作对社会的规训和象征性展示,《朱熹集传》对仪式的定义为:“仪、式、刑,皆法也。”可见,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古已有之。西方人类学家的代表涂尔干也指出“仪式是行为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一个人在那些神圣的对象面前应该如何表现自己。”在《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中:“仪式是指按一定的文化传统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集中起来的安排或程序”。这些定义说明了一个问题:仪式作为一种象征性安排,在社会整合和意识形态教育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正如笔者在文献综述部分所阐述的,仪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能够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在仪式里面,世界是现实存在的,同时又是想象的,例如婚礼、葬礼、入学礼等都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身份的过渡,标志着一个生命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仪式又是一种有规律的重复的行为,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固定情感,它铭刻在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无意识的存在了更多的仪式化行为(日常行为仪式,即礼仪)。仪式还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换言之就是对人的教育。正是由于仪式所具有的这些现实教育意义,使得仪式成为了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概念来源。
...........................

第二章 教育仪式的发展演化和历史经验

一、教育仪式历史变迁的经验梳理
(一)传统教育仪式的底蕴奠定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着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的学校仪式正是以“礼仪”的形式,通过私学、书院和官学等教育实践活动和封建科举制度逐步形成的。这些仪式既体现为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之间日常交往过程中的礼仪,比如揖礼和跪拜礼等;也体现在重大典礼活动中的礼仪,比如释奠礼、开笔礼、束脩礼和视学礼等等,这些礼仪性仪式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传承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传统教育仪式是在古代礼仪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演化发展而来,具有完整的内容体系和严格的制度规范,其演化过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制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传统教育仪式的丰厚底蕴为近现代教育仪式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特别是给近代教育仪式打上了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

首先,传统文化为传统教育仪式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文化演变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种文化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对中国传统教育仪式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为传统教育仪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与政治家都非常重视运用“礼”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将统治者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全面深入地融合到了各种礼仪行为中,使人们在礼仪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儒家礼教的魅力,受到厚重文化底蕴的熏陶。古代的礼仪文化为传统教育仪式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历史学家钱穆充分肯定了“礼”的价值,在他看来,“礼”是抽象的,它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礼”是由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构成的,它形塑人际交往的一些伦理规则,同时也代表着一种价值观,以一定的道德准则约束和影响人的言行。与“仁”相比,“礼”更多地体现为历史上固有的传统。“礼者,履也。”从这个意义上,孔子对“礼”的肯定和强调,更多是对传统的崇尚与弘扬,诚如黄克剑所言:“中国文化可追溯到夏、商、周三世,是由治理家族推而治理‘天下’的时代,依‘礼’确定人的身份地位以获得一种人伦秩序,使其制度化,遂有了所谓‘礼治’。”“仪”是“礼”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是根据“礼”的规定和内容而形成的程序,“礼”是“仪”的内核,“仪”则将“礼”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和展现,因此两者是相互关联和依存的。
...............................

二、教育仪式历史经验的理性思考
近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即继承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继承性源于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根本遵循是一脉相承连贯完整的;阶段性源自于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具体内容总是要满足不同阶段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发展性则源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仪式本身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特质和内涵要求。基于此,我们可以依据中国教育仪式变迁的历史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一个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影响;另一个是仪式本身的程序规范问题;最后一个是仪式的育人效果能否达到目标要求的问题。
(一)仪式的外在形式与核心内容必须统一

从传统、近代到现代不同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仪式的内容和侧重点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仪式的核心内容一定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仪式的外在形式必须围绕着内容展开,服务于统治阶级意志。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的那样,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不但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还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这种支配集中体现为“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关于这种观念的永恒性即上述物的依赖关系的永恒性的信念,统治阶级自然会千方百计地来加强、扶植和灌输”56。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定是体现和服务于统治阶级意志的,作为其重要载体的教育仪式也不可能例外。正如维克多·特纳认为的那样,仪式乃是一个“符号的聚合体”,仪式行为是一个象征性的活动过程,人们可以透过仪式的符号表象去理解、领会那些“隐藏”在仪式象征体系“背后”的要义,包括信仰、文化、价值观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对有意义的信仰、文化和价值观等的内容要好好挑选,而这种有意义不仅要迎合学生的“口味”,还要能够引领学生的“口味”,更为重要的是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现状考察 .......................... 57

一、认知度 ...................... 57
(一)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内涵认识 ........................... 58
(二)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形式功能 ............................. 61
(三)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象征意义 ........................... 64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作用机理 .......................... 81
一、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发生机制 .......................... 81
二、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关键环节 .......................... 83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体系建构 ............................... 100
一、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体系建构的基本规范 ....................... 100
(一)核心是价值观的融入 ................................ 101
(二)原则是尊重主体间性 .............................. 104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体系建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体系建构的基本规范
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建设要充分发掘育人功能,发挥自身的独特魅力,成为鼓舞人心、汇聚力量、催人奋进的教育方式和引导、激励、教育学生的动力源泉。面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建设应该直面世界的发展趋势,立足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新理念;要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具有学校文化特色,体现学校精神内涵,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协调,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相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感染性的作用机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为核心,充分尊重主体间性的基本原则,注意完善仪式情境这个关键环节,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体系建设的基本规范。
(一)核心是价值观的融入
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可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首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就我国当前而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普遍意义上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8“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从多个方面呈现着意识形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也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最基本的教育。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