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笔者选择墨西哥城市壁画和贝尔法斯特城市壁画作为研究对象,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都同为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还由于两地壁画表面上似乎不存在任何关联,但是通过比较二者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表现主题,研究两地壁画的社会功能和历史意义。席卷墨西哥全国的壁画运动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借鉴了欧洲的立体主义,有些墨西哥的壁画艺术家曾留学欧洲,在那里经历了严格的美术技法的培训,因此墨西哥壁画在艺术技法方面颇受意大利壁画创作技法的影响,两者同宗同源;在社会功能上,墨西哥的壁画运动一方面是拉美民族独立革命的呐喊,同时还体现了浓郁的拉美文化色彩。而源于爱尔兰民族革命的贝尔法斯特城市壁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虽然不被一些美术史论家所称道,甚至被看作是随意涂鸦之作。壁画创作者们的来源也比较复杂,他们大都是对恃双方的人员,很多人的职业与美术毫不相干,没有经受过严格的美术创作技法的培训,但是这些壁画的主题是一致的,即都针对对立的另一方,是充满战斗激情的宣言或画面,都很好的承担了爱尔兰民族革命的社会历史任务。两地的壁画在本质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比如,社会归属感、民族性、革命性和政治性。但是两者创作风格迥异,墨西哥壁画有着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是当地传统文化中一支瑰丽的花朵,而且这些壁画作品为世界美术史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同为公共空间艺术的两地壁画间的比较给了我们启迪,即艺术是不能完全脱离政治的;艺术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无论是以欣赏为目的还是其他,与社会职能脱节的艺术生命也是短暂的;艺术的本质是要提倡正义的,而不是张扬邪恶的;艺术的功能是动态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他们出现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以图画的方式表达着人们的观点、想法和愿望,给人们以视觉的享受或者震撼。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两地壁画所表达的语言,阐释壁画在人类历史上的存在意义,展示壁画在人类文化艺术领域和社会政治功能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国内外不少文献对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城市壁画和墨西哥壁画运动有过详细研究,但是没有关于二者的相关研究,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2010 年,斯坦利等人在《地理聚焦》的第三期上发表一文,“贝尔法斯特风景:从宗教分裂到冲突旅游业”,此文详尽介绍了北爱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冲突的根源和本质。 2009 年,马丁和马克米克在《爱尔兰研究述评》第 17 期上刊出一文“墙的历史:北爱壁画中的神话学”,作者认为冲突双方用壁画表达了北爱冲突的真实状况和混杂着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复杂性,对立双方还在壁画创作过程中创造了各自的象征形象,这种象征形象神话了双方的民族起源、宗教意识和政治意识。
2012 年,马克西米连和罗姆伯格在《和平周刊》第 24 期发文“通过壁画寻求中立的北爱尔兰政局”,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贝尔法斯特街道上的壁画是把北爱问题从准军事化的情势向更为温和的方式转变的方法或手段。尽管双方创作的壁画一直表达着相对立的观点,甚至对双方矛盾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但是这些留在贝尔法斯特城的壁画却成为双方共有的文化遗产。
2003 年,比尔在《爱尔兰研究述评》第 11 期上发表了“北爱尔兰壁画和转型期”,他认为贝尔法斯特城的壁画不仅仅是艺术品,而且还是政治活动的产物,并且与政治活动紧密相连,因为壁画或者与壁画相关的任何人或事都终将卷入矛盾斗争,并且壁画总是成为政治斗争的首批牺牲品。壁画不是公共空间里毫无生气的存在,而是政治斗争中的动态因素。
........................
第二章 写在墙上的历史---壁画创作的社会背景
2.1 墨西哥
墨西哥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有着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奥尔梅克文化、特奥蒂瓦坎文化、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这些文化滋养了墨西哥的 56 个印第安民族,印第安民族的祖先们在这里创造了绚烂而独特的拉美文明。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此后的西班牙殖民者便用枪炮强行占领并统治了墨西哥,西班牙王室实行“委托监护制”,侵占了印第安人的土地,把他们变成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1571 年,西班牙殖民者的另一组织机构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进一步加强对墨西哥人思想文化的控制。墨西哥文化传统因此从生活、宗教信仰、语言,甚或政治体制等各个方面都被逐渐被欧洲文化所融合,甚至替代,欧洲文化同化现象从大部分印第安语言的绝迹可见一斑,墨西哥的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墨西哥本土的印第安人本是信仰玛雅宗教和阿兹特克宗教,但是自 16 世纪西班牙殖民文化侵略后,罗马天主教逐步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宗教裁判所实质上达到管理和统治墨西哥的目的。
墨西哥人本就有创作壁画的传统,他们的题材都是具有墨西哥特色的。但是近代西班牙殖民文化对墨西哥本土文化无情地遏制造成了墨西哥本土传统文化的严重衰弱和迷失。几百年来,墨西哥人民虽然不断起来反抗殖民统治,但是都遭到残酷的镇压。墨西哥民族文化因此背负了强烈而沉重的屈辱感。1810 年的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十一年后起义军成功进入墨西哥城,第一共和国成立,墨西哥人在政治、文化和生活上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虽然殖民者暂时被赶出墨西哥的土地,但国家仍然处在不断的战争中,比如,1846‐1848 年间的美墨战争,1860 年的法国侵略,1876 年后长达 30 年的迪亚斯独裁,1910 年爆发了的墨西哥民族革命。墨西哥革命的爆发再一次唤醒了民族意识,唤起了墨西哥广大民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统治墨西哥几个世纪的欧洲殖民文化大厦轰然崩塌,压抑太
久的本土艺术家们逐渐意识到本土传统文化的断落,重拾并延续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勇气促使墨西哥艺术家们开始强烈意识到要摆脱殖民文化的精神束缚,倡导构建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的文化形象。在这样高亢的民族情结充满墨西哥艺术家心中的社会大背景下,墨西哥独立后的第一任教育部部长呼吁并支持艺术家们为墨西哥城创作以民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壁画,墨西哥壁画运动席卷全城,为世界艺术史镶嵌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
2.2 北爱尔兰问题
爱尔兰和英国都属于大不列颠群岛,爱尔兰最早的居民凯尔特人于石器时代从中欧经由英国来到号称翡翠之岛的爱尔兰。英爱之间比较近的地理位置使两国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解不开的渊源,确切地说,两国之间本该有着一衣带水的友情。公元十二世纪起,英王就开始率军入侵爱尔兰,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军事冲突断断续续,从未停止过。英国还曾一度将爱尔兰王国并入自己的管辖,比如,1542 年,亨利八世成为爱尔兰国王。虽然爱尔兰在 1949 年宣布退出英联邦,但是在当今世界上,爱尔兰是与英国在文化习俗、教育体制等方面最为接近的国家。直至 1921 年,爱尔兰南部宣布正式脱离英国,1937 年,爱尔兰共和国正式成立。虽然爱尔兰北部仍然归属英国的统治,但是部分想在政治上完全摆脱英国统治的北爱尔兰人从未停止过斗争的脚步。
北爱尔兰问题因此成为英爱关系史上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英国在北爱尔兰的厄尔斯特种植园殖民计划导致了当地天主教徒和以英格兰和苏格兰新教徒为主的殖民者之间的对抗,发生了两场血腥的民族‐宗教冲突。这样的族群纷争在以后的时间里,会因各种不同的事件刺激双方敏感的神经,而导致个汇总烈度的暴乱,暴乱的主要场所是贝尔法斯特城。1912 年 9 月,厄尔斯特协议签署,保皇派领袖 Edward Carson 宣布,“让无能的爱尔兰南部和西部统治北方彻头彻尾就是一个错误。”这一威胁导致了贝尔法斯特城的一次暴动。
1968 年发生了一件标志性事件,那就是 1967 年北爱尔兰民权协会成立,协会要求:终结不公正的选区划分;废除新教徒在选区内的选举特权;废除特别权利法案。1969 年,保皇派和民族派之间的族群冲突进一步恶化。
..........................
第三章 政治的图说‐‐‐墨西哥城和贝尔法斯特城壁画的异同 …………..… 8
3.1 两者的共同点 ………………………… 8
3.1.1 社会归属感 ………………… 8
3.1.2 民族性 …………….… 9
第三章 政治的图说---墨西哥城和贝尔法斯特城壁画的异同
3.1 两者的共同点
3.1.1 社会归属感
社会归属感是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把自己纳入某一地域人群集合体的心理状态,是居民个体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心理认同,也是社区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依据社会居民归属感的社会学理论,当居民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越好,居民对社区环境的满意程度就越高。反之,当居民度社区环境满意程度越低,社区内的社会关系就越不好。北爱尔兰问题中保皇派和共和派冲突的根源之一就是社会归属感的纠纷,对于居住在贝尔法斯特城市的部分居民来说,他们认同自己是爱尔兰人,他们内心有强烈的爱尔兰民族意识,对于英国政府把他们认同的爱尔兰土地划归英国这件事,他们内心是不接受的,是反感的,是愤怒的,拥有这样强烈的族群意识的民众在面对英国政府统治下实施的各项有碍他们族群利益的政策,导致他们社会归属感缺失,他们便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反抗,表达他们内心的不满和愤怒。这一心理状态失衡的情况在贝尔法斯特的保皇派方面也是如此,他们以每年 7 月 12 日庆祝博因河战役为游行主题,宣示英国在北爱尔兰的统治权,宣扬英王威廉三世的历史功绩为北爱尔兰带来的好处。贝尔法斯特的街道壁画的创作应运而生,成为两大族群间政治斗争的工具,就如鲁迅先生以笔代戈,开展中国新文化革命的运动那般。渗入到保皇派骨子里的民族自豪感是作为盎格鲁-萨克森民族的尊严和荣耀,而共和派一心想着的是凯尔特民族的领土统一大业,壁画创作中,他们以凯尔特神祗和凯尔特民族特有的纹饰来表现他们渴望南北统一,渴望回归爱尔兰人的社会,渴望结束英国殖民统治的愿望。
...........................
结束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