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信任及忽视经历的关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52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2. 1问题的提出
童年时代遭受心理虐待和忽视具有负面后果的研究证据在不断涌现。这也提示我们在身体虐待和性虐待得到法律的禁止后,心理虐待和忽视正越来越普遍的侵害着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Mullen等研究发现童年期的心理虐待与不良人际关系有关:许多研究也揭示了受虐待和忽视人群在面对压力或者重要生活事件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也不尽相同。
纵观大量研究发现,心理虐待与忽视、应对方式以及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关十当代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健康已被高度重视,那么我希一望能从这几个变量中找到关系,进一步丰富已有的研究并为实践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从孩童时期开始、从照料者最初的教养方式和培养动机着手,在面对压力和重要生活事件时更多的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他人能采取友善的处事方式、形成较高的人际信任水平。
2. 2研究目的
(1)大学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在性别、生源地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童年期受虐待与忽视经历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
(3)心理虐待与忽视、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有显著预测作用:
(4)应对方式作为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中介变量存在。
2. 3研究意义
多项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心理虐待和忽视越来越普遍存在与我们的口常生活中,它正一点点吞噬着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焦,不仅禁锢思想、抹灭个性甚至残害心灵。研究者期待通过此项调查分析能够进一步丰富已有的研究,并为实践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尽快尽早地能够提示儿童抚养者,从最初的抚养方式方式和培养动机着手,给子儿童充分良好的照料和教育引导,在面对压力和重要生活事件时,培养他们更多的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他人能采取友善的处事方式、形成较高的人际信任水平。

5. 1大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应对方式及人际信任的现状

5.1.1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的现状分析
描述性分析显示出,被试大学生在儿童期的受虐待的平均水平低十阳性检验标准,受忽视的平均情况已接近临界值水平,并差异显著,可见大学生童年期受到忽视的情况高十遭受心理虐待的状况。对心理虐待与忽视进行进一步频数分析得出:在所测大学生被试中,心理虐待‘日性率为21%,显著‘日性率为1.8%:忽视阳性率为44. 9%,显著阳性率为4%,所测结果与以往研究趋十一致。种种调查结果都在警醒我们,心理虐待和忽视广泛的存在十我们的生活中,目‘由十它的内隐性以及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作为佐证,我们很难对其进行表面的分辨和鉴别,也正因此,它才后患无穷。借此,研究者期待这种不健康的行为方式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期给孩子们提供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抚养方式。
心理虐待状况特点分析:进一步分析发现,心理虐待分量表均分和它的二个维度责骂、恐吓和干涉维度均分都表现为男生显著高十女生,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这与我国固有的封建教育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等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直接的身体虐待已经被广大家长意识到,这种隐秘的虐待形式还时有发生。尤其是男生相对十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叛逆、顽固和调皮,再加上固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男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更高的成功期望值,女生则相应的表现出顺应、乖巧等等因素有关。心理虐待在生源地这一人口学变量上虽没有显著差异[65],但生源地和性别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童年期的受虐经历,具体反映在心理虐待分量表、责骂和恐吓维度上,表现为无论来自大中城市、县城乡镇还是农村的大学生,男生的童年期受虐程度均高十女生:责骂均分只在大中城市和农村的生源上存在差异显著,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男生的虐待程度都更为严重。

参考文献
[1] Astra R L, Sing S. The role of self-esteem in affiliation.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ciplinary&Applied. 2000, 134(1): 15-22.
[2] Barnet T D, Manly J T, Cicchetti D. Continuing toward an operational definition of psychological maltreatment.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9-29.
[3] Barthololmew, Shaver. Methods of Assessing Adult attachment, Attachment Theory and Close Relationship, Guilford Press,1998,25-45.
[4] Belsky J. Definitional limitations and unstated assumpions.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logy. 1991,3(1):31一36.
[5] Birgit Renzl. Trust in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sharing: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fear and knowledge documentation. Omega. 2006, (36): 206-220.
[6] Claussen, A H&Crittenden, P M.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buse:Relations among types of maltreatment.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1991,15,5一18.
[7] Cicchetti D,Toth SL.Adevelo Pmental Psychopathology Perspective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Journal of Amerie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1995, 34 541一565.
[8] Deutch. Cooperation and Trust. Some theretical notes.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avation. 1962, 275一319.
[9] David LC.The message.Child Abuse&Neglect,1999,23(10):957-962.
[10] Dorota IWaniec.An overview of emotional maltreatment and failure-to-thrive. Child Abuse Review,1997,(6):370-388.

中文摘要 7-8
Abstract 8
第1章 文献综述 9-21
1.1 心理虐待与忽视 9-14
1.2 应对方式 14-17
1.3 人际信任 17-20
1.4 变量间的关系研究 20-21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21-22
2.1 问题的提出 21
..............................................................

第3章 研究方法 22-24
3.1 研究对象 22
3.2 研究工具 22-23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24-50
4.1 研究变量的一般状况研究 24
4.2 心理虐待与忽视、应对方式............................................ 24-36
4.3 心理虐待与忽视、应对方式及人际信任间的相关分析 36-37
4.4 心理虐待与忽视................................................................ 37-38
4.5 验证性因素分析 38-45
4.6 中介效应检验 45-48
4.7 跨组比较 48-50
第5章 讨论 50-57
5.1 大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 50-54
5.2 心理虐待和忽视、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 54-55
5.3 以人际信任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55
5.4 关于中介效应的探讨 55-56
5.5 本研究的创新............................................................... 56-5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